马晓峰则计划在2014年继续深耕家庭屋顶光伏发电和应用系统,打造一站式服务的光伏超市。
二是比当今高端薄膜太阳能电池材料便宜。这种晶体比目前使用的太阳能薄膜电池化合物半导体吸收光线高6倍,转移密度高50倍。
而且,调节材料的成分,效率还会提高。三是这种材料是铁电物质。该团队的设计尽量减少层级。宾西法尼亚大学和德雷克赛尔大学的科学家花费5年时间,联合研发出一种新型陶瓷材料,设计出一种独特的太阳能电磁板,比现在市场上使用的电池板更便宜、效率更高,制造时间更短,不仅能利用紫外线,而且还能利用可见光和红外线。极性可变,能超越当今理论上的太阳能电磁材料的能源效率极限。
颗粒每穿过一次,太阳能电池的能效就减少一次。太阳能电池效率低的部分原因是收集太阳光线的颗粒要进入太阳能电池,并且向各个方向发散。西部地区对于光伏电站建设的热情高涨,2014年实现大型地面光伏电站装机6GW的目标并不难;部分金太阳工程、分布式光伏示范区将在2014年建设,分布式光伏也可以实现超过4GW的装机
直到有一天,他们来到了无锡。初期的启动资金需要八百万美元,在无锡市政府的撮合下,无锡国联集团、小天鹅等几家大国企参与了投资,各出资一百万美元。这三位博士、一位硕士被大家称为尚德海外归来的四兄弟。而据当时的尚德高管看来,上市带来的财富对于施正荣的意义并不大,施正荣的目标是把尚德做成一份事业,做成一个百年老店。
他的迅速崛起曾令人惊叹,他的突然倒下也令人惋惜。杨怀进对当时的情景记忆犹新:我们很幸运,在万念俱灰之时终得无锡市政府的支持,特别是无锡市委书记王佳俊的大力支持。
科技人向管理人转变,市场观念最为重要,要能放下知识分子身段,着力于整合资源。张凤鸣说:我当时是尚德的首席科学家兼这个技术研发中心的经理。他在讲台上慷慨陈词,但是坐在台下的听众没有一个人表示感兴趣,甚至有人对杨怀进说:你们根本不懂中国国情。2004年,随着第一届董事会任期届满,无锡尚德第一位董事长李延人也离开了尚德,离开时,他只带走了一百万元的现金和一辆他开了几年的奥迪A6,并没有得到一分钱的股权。
得到无锡市政府的支持后,建立尚德的工作便紧锣密鼓地开始了。他们可能谈了人生,也可能谈了乡愁,谁也不知道,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们谈到了创业,而且是一拍即合,于是他们打算回国创业。不仅如此,施正荣也开始酝酿让国有股东退出尚德,以便为尚德登陆资本市场做好准备。而国内的光伏产业只有尚德一家有胃口吞下这块大蛋糕,凭着先进的生产线,尚德很快开始赚钱。
2002年9月,第一条生产线投产运行,尽管产品性能优异,产品仍然卖不出去,但靠着兄弟支持和政府力挺,尚德这个幸运儿,很快就度过了初期资金短缺的困境。施正荣和他的伙伴杨怀进带着项目计划书,带着笔记本电脑,先到上海技术交易所,向一些上海的太阳能专家和投资人宣讲他对光伏产业的高见。
毕业之后施正荣在新南威尔士大学做研究,并取得10多项专利。资金筹集妥当,接下来就是组建班子。
同年,施正荣赴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留学,师从国际太阳能电池权威马丁˙格林教授,1991年以在多晶硅薄膜太阳电池技术方面的成果获博士学位。2005年10月14日,在美国华尔街纽交所门前升起了三面旗帜,从右至左是尚德电力、中国国旗和美国国旗,尚德电力就这样成为当时第一家在美国市场公开上市、融资规模最大的中国民营企业。科学家往往推崇技术,而企业家需要考虑的更多,要把握市场走向,其次将好技术转化为好产品,再依靠好的人才,运用好的销售模式去赚钱。主要工作就是创建研发中心和研发国内最大的一条生产线。施正荣和他的光伏帝国施正荣:一个科学家的创富传奇1988年,一个难得的公派留学机会圆了施正荣的留学梦。无论成功与失败,他的梦想与激情一定会打动无数创业者。
在无锡市委、市政府的支持和协调下,国有股东纷纷以几倍,甚至十倍以上的投资回报退出,从而为尚德私有化和上市铺平了道路。多年来,他们并未向外界讲述过他们离开的真正原因,但随着他们的离开,尚德也开始变成施正荣一个人的尚德。
1999年,施正荣见到了杨怀进,两个人本来是同乡,再加上同处异国他乡,话题自然少不了,他们聊了很多,谈的很投缘,大有相见恨晚之慨。这是施正荣在创业途中摔的第一个跟头,他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
2005年9月20日,时任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总经理的詹姆斯突然造访尚德,他问当时正准备去纳斯达克上市的施正荣,为什么不考虑到美国纽交所上市。然而,追梦之旅并不平坦。
但是,意气风发的施正荣和杨怀进并没有灰心丧气,在上海首战出师不利后,他们又先后去了山东、辽宁、浙江、江苏的许多城市,结果仍然是连连吃了闭门羹。创业伙伴的相继离开,给了施正荣很大打击,但他没有退缩,施正荣艰难支撑尚德,一度连工人工资都无法支付,商业伙伴甚至为了几万元搬设备抵债。正文未完,请点击分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全文显示。投产两年之后,尚德就迎来了欧洲太阳能市场的春天。
与施正荣、杨怀进一起回国的,还有施正荣在澳洲实验室的同事张凤鸣博士和澳大利亚人泰德。无锡尚德,曾经是光伏产业的标杆企业,在经历了12年的摸爬滚打之后轰然倒下!尚德的破产警示我们:一个企业要想持续健康发展,不仅要加强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而且必须充分发挥CFO的职能和作用!对于尚德的破产,除了惋惜之外,我们不仅要问:谁是真正的元凶?是光伏行业的生态使然,还是公司治理不善的结果?对此,各路专家众说纷纭,本期文章特予以关注。
如果没有意外,他将成为出色的科学家,但这个世界充满变数,后来的一次聚会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然而,在尚德进入收获季节的同时,施正荣最早的团队却在分崩离析,2002年到2003年,杨怀进、张凤鸣、泰德纷纷离开了尚德。
2000年,施正荣踏上了回国的旅途,带着10多项专利技术和40多万美元开启了他那充满传奇色彩的追梦之旅。就在尚德第三条生产线投产的同一个月,德国政府更新了可再生能源法,对太阳能出台了详细的补贴计划,德国对光伏电池的市场需求瞬间膨胀。
施正荣以一个科学家的身份创立无锡尚德,继而在光伏产业一路狂奔。就这样,四兄弟中的其他三人,以及第一届董事长李延人离开了尚德。上市当天尚德电力的股价从15美元涨到了21.2美元,蒸蒸日上的尚德股价也让施正荣在一夜之间,成为了中国首富无论成功与失败,他的梦想与激情一定会打动无数创业者。
然而,在尚德进入收获季节的同时,施正荣最早的团队却在分崩离析,2002年到2003年,杨怀进、张凤鸣、泰德纷纷离开了尚德。他们可能谈了人生,也可能谈了乡愁,谁也不知道,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们谈到了创业,而且是一拍即合,于是他们打算回国创业。
他在讲台上慷慨陈词,但是坐在台下的听众没有一个人表示感兴趣,甚至有人对杨怀进说:你们根本不懂中国国情。投产两年之后,尚德就迎来了欧洲太阳能市场的春天。
就这样,四兄弟中的其他三人,以及第一届董事长李延人离开了尚德。上市当天尚德电力的股价从15美元涨到了21.2美元,蒸蒸日上的尚德股价也让施正荣在一夜之间,成为了中国首富。